禮納里(Rinari)部落,意思為「我們一起走,大家一起往那兒去的地方!」,98年莫拉克風災過後,三地門與霧台兩地災情慘重,政府積極處置災區部落居住問題,隨著瑪家農場永久屋興建及部落進駐,至今已漸入佳境。
禮納里部落園區裡,聚集了三地門鄉大社村、瑪家鄉瑪家村、霧台鄉好茶村三個部落,簡單來說,就叫做「大家好!」
好茶部落(Kochapongane古茶布安),又稱為「雲豹的傳人」,在原住民神話傳說之中,好茶村的祖先帶著一頭雲豹外出打獵,說也奇怪,雲豹走到舊好茶原址時就停下來休息不想繼續動了,祖先認為這就是象徵良好棲息地的徵兆,於是召集族人遷村至此,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。
六百多年後的今天,族人帶著舊好茶的精神象徵,再次遷村至新好茶,與大社、瑪家齊聚禮納里。透過內部溝通協調,整合各方意見,並成立旅遊產業發展聯盟,進行大大小小的推廣交流活動,不止台灣人,連外國人都千里迢迢前來感受「台灣普羅旺斯」之美!
以前這三個鄉相隔非常遠,也不會互相侵犯,現在雖然只隔一條街道,但仍以「禮」相待,從我們一踏上好茶部落開始,就受到熱烈歡迎,邀請我們一同欣賞迎賓歌舞表演。
一開始由理事長介紹魯凱族的國王致詞,國王說非常高興大家來此,在八八風災後重建家園,至今累積許多成果可以與大家分享,也希望大家能在此玩得開心!
接著大家在脫鞋子的主客廳裡,開始一起唱歌跳舞,現場一片歡樂氣氛!
理事長說,馬總統曾住在好茶部落,一早起來稱這裡為台灣的普羅旺斯,於是好茶部落的「接待家庭」就因此而生。來此住宿的民眾,要帶個人衛生用品,以環保為概念,入住這安心又好客的家庭。
為什麼要推動「接待家庭」呢?因為它可以解決「心靈陪伴」的問題,尤其在滅村的打擊後,老人家想特別多,此時如有外來客人給予家庭感,就能令他們更安心。
第二個可以解決土地受限的問題,發揮共享、共有、共存的共耕精神,在原有空間做文化傳承並培育人才,對部落的產業發展才有正面幫助!
參觀完兩樓房間之後,大家開始Shopping起來,因為這裡還有手飾、包包、醬菜可以慢慢選購,而且織工精緻,CP值特高,不一會兒就聚集這麼多人了!
在禮納里部落的入口處可以看到石碑,上面介紹三個部落群聚於此的緣起,魯凱族是全球唯一以百合花為律法的族群,百步蛇及陶壺圖騰為其特徵。沿著入口開始,可看到瑪家村的建築及多元植物生態。
瑪家村部落(Makazayazaya),為台灣光復後由「馬卡扎亞扎亞」、「排依路絲」、「他拉巴共」三個村所組成,是排灣族的支線,根據文獻資料,早在北宋時期就已存在,更是排灣族悠久歷史的源頭之一。遷移到現在的新址,環境其實不錯,在現代化的建築之中,保留部落傳統元素。
入口後方不遠處有瑪家穀倉,提供風味料理,像是紅肉李果醬、紅肉李沙拉等等特產。另外,有晚會及表演也會在這附近升起營火辦活動,值得注意的是「青年集會所」只有男生可以進去,女生是禁止入內的哦!
街道巷弄之間漫走漫遊,看著日出日落天色變化,令人心曠神怡!
教室外的「身高表」不以數字為標準,反而以圖畫來表示,相當可愛又有創意!
社區內的咖啡店挺有特色的,吸引我們佇足小歇片刻,主人請我們吃當季盛產的紅肉李,多汁香甜,正所謂天然ㄟ尚好!
排灣族的瑪家為男女平權,因此曾有女性頭目掌管村內事務,而魯凱族以長男為主,繼承家業也以男生為主。而頭目會在階梯高台前向族人宣達事項,以及討論大事,你看看,站在這裡是不是很有氣勢啊?
在習俗方面,盪鞦韆是結婚時的重要活動之一,族人齊心齊力把四根竹子搭在一起,頂端放上樹稍及山蘇,象徵女生的血統,三地門立起後不盪,但瑪家村新娘盪完後要跑走,充分展現不同文化的趣味之處!
說到工藝,一定要來逛逛這裡的「禮納里產業發展中心」!
由木石鐵雕工坊、陶藝工坊、金石皮雕工坊和刺繡編織工坊集結而成,四大工坊為主體開技藝訓練課程,以及藝術創作的販售平台。不論是想學DIY的、想挖寶的,來這裡都可以找到你要的喲!
這裡就像是工作室一樣,一旁也有展示區,可以把這些藝術創作買回家,瞧,這個包包我看了好喜歡哦!
部落裡的知名技師工匠群聚於此,每天思考的是如何用藝術品保留部落文化,讓更多人認識這最原始的美好。
小小年紀的工匠,一下了課就衝來上工,專注的完成手邊作品,讓大家看得嘖嘖稱奇!
每一件手工作品,除了外型雕刻之外,在配色上也有相當考究,將傳統精神融入其中,就是一件完美的工藝品,不像機器做的如此呆板,每一件都有其獨特價值,更顯珍貴!
目前三個部落的規劃各具特色,「瑪家部落」主打風味餐及生態導覽、「大社部落」主打工藝DIY、「好茶部落」則主打接待家庭及住宿。一趟走下來覺得這裡集部落精華之大成,若想要了解部落文化及特色,又考量住宿問題的話,來禮納里就是最棒的選擇!
在這裡,我看到了攜手合作推廣家園的美好,以及創造部落新生命力的動力,在這個大家庭裡互助成長,莫忘祖先流傳下來的祖訓,大家一起向著天空許願:「走!往共同的方向去吧!」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