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古包,一個游牧民族流傳下來的智慧、也是一個不斷適應新環境而求生存的智慧。內部保暖抗寒風,外部堅固防豪雨,重點是,可以隨時搬家!也許你沒機會親自走訪當地一趟,但你可以在絲路展中一探絲路行的神祕面紗。
此次絲路展由聯合報系、臺灣科學博物館主辦外,尚有藏蒙委員會協辦、第一銀行贊助,展出內容想必是精彩可期!把握假日出遊好機會,衝到科博館現場參觀,果不其然,比我想像中的絲路還要多更多,繁華古城確實名不虛傳!
自從人類有了物品交易的行為後,文化的差異也隨著時空移轉而漸漸縮小。舉凡技術、原料、商品、宗教等方面,也透過絲路流傳至中國,就像現代的國際貿易一樣,進出口國各取所需,也藉此提高生活品質。
當時的交通工具不是船或飛機,而是「駱駝」。背負著沉重的包袱,走遍千山萬水,令我好奇的是,不用加油的話它一天能走多久?~哈哈!
除了傳統皮毛可以保暖外,在製衣技術上也有大幅的成長,絲綢的材質、異國花紋的美感、染色的工藝等,都在此一時期發揮得淋漓盡致。值得注意的是,展場中有一台傳統織布機,精密設計、車工質佳,令人不得不讚嘆當時近乎完美的製衣技術。
各式各樣花紋,相當豐富
親子同樂一起拍合照
另外,這裡還有沙漠體驗區,溫度控制在35度,走了一趟下來都流了一身汗。地上還有「人骨」擺設,象徵著「人為財死、鳥為食亡」的艱困環境,幸好,現代人不用這麼辛苦,在辦公室吹吹冷氣上班就有薪水進帳,這對比還真強烈!
面對著這幅作品,我凝視許久,試著從中找出當時創作的心情。在每一處的刀工都花費許多精神與力氣,我想,這種專注守護信仰的精神,值得我們學習。
只要你認為你的信念是對的,就該為此奮鬥,儘管還沒完工,只要堅持下去,一定會有你所期待的完成品出現!
精緻的天文儀器
古時候的時鐘---計時器
數千公里的行程,走過多少城鎮、經歷多少春夏秋冬,這些開路先鋒們陸續帶入樂器、繪畫及不同文化的事物。對此,我們應該要好好感謝這些人,因為他們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,打破異種傳統的衝突感,結合多元開創新局。
樂器、繪畫交流
打破宗教差異的限制
密密麻麻的經文
難得一見的絲路展來台灣了,怎能輕易錯過?如果你對貿易、文化、歷史有興趣,我想,絲路展不會讓你失望的!拿起相機,出發!
網址: http://silkroad.ishow.gmg.tw/news01.php
留言列表